高祥生:梅花山•梅花•赏梅

2021-02-23 03:58

我最初了解梅花山的历史知识是上世纪70年代从我的老师古建筑专家潘谷西教授讲课中获得的。

我开始关注梅花山的梅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协助水彩画大师李剑晨教授在梅花山上课开始的,那时的梅花山上的梅花星星点点的,很少几颗。

我逐步熟悉梅花山的梅花是自上世纪80年代后多次随著名水彩画大师崔豫章教授在梅花山上画梅花开始的。那时我几乎每一、两年都去梅花山画画,梅花山的梅花是逐年增加的。

……那时梅花山的梅花没有现在那么多,进梅花山也不要买门票。观梅欣赏的人也不多,三三两两的。回想起那时的梅花山有一种质朴、天然的美感。而自本世纪后梅花山一年一个样,梅花山的梅花数量、品种越来越多,去梅花山的人逐年增多,服务设施,服务内容不断增加。

一、梅花山

其实梅花山早先是叫孙陵岗,1929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奉安大典后,开始在孙陵岗上种植梅花,以此作为中山陵的纪念性花木区。此后规模逐渐扩大,孙陵岗也从此被人们称为梅花山,直至梅花山的名声闻名全国。梅花山曾葬有孙权的爷爷、孙权、孙权夫人和宣太子孙登等。现在山顶位置地质勘探人员测量出地下有构筑物,故认为孙权等墓穴就在下面。“博爱阁”三字仿孙中山字体,“博爱阁”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刘叙杰教授设计。另外汪精卫夫妇也曾葬于梅花山山顶,后被何应钦部下率领74军51师工兵营炸毁。毗邻博爱阁建有一长廊,正对博爱阁的一面的“放鹤轩”,楹联为孙科题写,背面的“观梅轩”三字由谁题写,我不详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这几年梅花山一直在扩建,梅花山南侧山脚下,新建了孙权纪念馆。纪念馆广场中央设有一尊汉白玉的孙权大帝的雕像,雕像神情皆备。纪念馆平面呈“凹”字形,立面为现代中式风格,与雕像共同构成梅花山的又一景点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以石象路为界,梅花山的西侧为梅花谷。其梅花的数量、品种和景观设施与梅花山一样。登梅花谷的“唯秀亭”可赏阅明大学士宋濂在《游钟山记》中所述的钟山风韵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孙陵岗位于现明孝陵南段,兴建明孝陵时按传统的平面形制,梅花山因在皇陵的范围,陵墓的神道需要垂直于墓穴,因此需要开通经过梅花山的直线道路,而如此设计其工程量巨大,明太祖朱元璋得知后便表示:“孙权是一条好汉,留下来可以让他给我守陵。”所以现在的明孝陵的神道分为翁仲路和石像路两段并呈直角拐弯,这布局虽然不合传统形制,但显然朱元璋的决策是明智的。

现在的梅花山毗邻明孝陵,成为南京东郊重要的旅游景点,从旅游的角度讲,明孝陵、梅花山互为对景,互为帮衬,旅游人群长年络绎不绝,至此,明文化,梅花文化同时相得益彰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二、梅花

探梅、赏梅是南京的习俗,而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,历六朝至今不衰。

现在的梅花山和梅花谷的梅花网上说占地1533余亩,有近500个品种,30000余株梅树,是否有那么多,我也无法说是与不是,只是觉得从梅花谷到梅花山,漫山遍野的都是梅树。“梅花世界”它以品种齐全、奇特著称,为中国四大梅园之首。现在梅花山的梅花无论是品质还是数量已居全国首位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梅花是矮小的乔木,树高在4—6米间,树皮或浅灰色或绿色。树杆曲折,无毛,呈灰绿色,花朵有单生,也有双朵同生一芽内的。朵径在2—2.5厘米间,花开于叶前,花期在春季,果期在5—6月。网上说“梅花的种类有江梅、野梅、绿曹梅、鸳鸯梅、宫梅、红曹梅、红梅等。根据花色,这里的梅花可分为白梅、绿梅、朱砂(红梅)、宫粉(粉红)、黄梅等几种。”我实在是无能力去分清梅花的品种,也分不清梅花有多少种颜色,在我看来大概在四、五种,其中以红色、白色为主要色彩。每当春季梅花盛开之时,每年春节开始,梅花山的万株梅花竞相开放,层层叠叠,云蒸霞蔚,繁花满山,一片香海,前来探梅、赏梅者络绎不绝,多达四、五十万人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欣赏梅花通常从色、形、韵、香四个方面评说。

“色”是梅花给人第一印象的形态要素,梅花或红色热烈、热情,或白色清新、雅致,或墨色典雅、新奇。各单色的变化,会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效果,而各色的组合更是色彩斑斓,加树杆、枝、叶的配合更是妙趣横生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“形”是赏梅的第一要素。也即梅树的形态,或直立、或曲屈、或倾斜,姿态应明显、明确。或其枝虬曲苍劲嶙峋,具有饱经沧桑之美。或其杆挺立强劲有力,具有威武不屈之势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“香”梅花的香味是淡雅幽香的,有诗云“着意寻香不肯香,香在无寻处。”梅花的香气让人难以捕获,却又会沁人肺腑,催人欲醉。倘若身置花海必有清幽的花香飘拂,真可谓“暗”香袭人。

“韵”审梅的高境界应是重其气韵。如宋人《梅谱》中所说,“梅以韵胜、以格高,故以横斜疏瘦老枝怪石为贵。”在中国绘画中,梅花的形态总是通过组合呈现纵、横、疏、密的布局。而西洋油画中的梅则注意梅花的整体色调和梅花的动势、虚实。在我看来中国画以梅花为素材创作更为适宜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三、赏梅

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、国色天香,没有昙花的妖娆美艳、倾国倾城,没有荷花的清雅幽香和不俗不染的气质。
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我赞美梅花是因梅花的色彩艳丽而不低俗,明朗而不喧闹。它的红色、白色、黄色……给人间带来喜庆和温馨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我赞美梅花是因为梅花有不畏严寒,经霜傲雪的性格,在纷纷大雪的冬天,尽管万物披上了白色,唯有梅花仍然笑傲河山,傲然挺立在寒风中,给冰冷的世界带来温暖。

我赞美梅花是因为梅花的形、枝、花都是那么动人,那么舒展,那么优雅,它给人间带来的是一种高雅的美感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我赞美梅花,它没有高大的身影,但它具有崇高而谦虚的品格。当万物复苏之时,它却悄然隐退。

作者摄于梅花山

我赞美梅花也是因为梅花的习性中蕴含了中国人的性格,它不畏强暴,不惧困难,顽强拼搏,贡献人类的品格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