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谐的环境 儒雅的建筑——清凉山崇正书院

2021-09-13 09:44

狭义上的清凉山,即清凉山公园范围内的清凉山,而非指“南到新街口,北至鬼脸城,东到广州路,西至长江边。”的广义上的清凉山,本文所述的清凉山即狭义上的清凉山。

无论从学识,还是从阅历上讲我都没有能力说清楚清凉山文化的历史和诸多景区。我仅限自己熟悉的上世纪80年代后重新修建的崇正书院和兴建的李剑晨艺术馆谈自己的认识。

一、儒雅的崇正书院

崇正书院位于清凉山中部偏东的半山坡上。

1  崇正书院和李剑晨艺术馆的位置表示  高祥生工作室根据导游图绘制

崇正书院于明代嘉靖41年(1562年)由时任南京督学御史的耿定向创建,取名“崇正”,源于文天祥“天地有正气”一说。明万历年后,书院逐渐废弃,由耿定向的学生焦竑改建为“耿公祠”。清代,公祠损坏后,改建为“云巢庵”。清中期毁于火灾,嘉庆年间修饰后,复称“崇正书院”,并新筑“江光一线阁”。

1980年南京政府拨款重新修建崇正书院,历时两年竣工。

重新修建院崇正书院的工作由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负责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建筑专家杨廷宝先生悉心指导设计,建筑研究所杨德安教授、陈宗钦教授等完成了设计。

杨廷宝先生指导重新修建崇正书院的设计工作,充分体现了杨廷宝先生一贯的建筑设计思想。

2005年崇正书院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,并对外开放。

二、修建后崇正书院的面貌

清凉山公园南大门后的右侧有一条向上的石阶小道,时隐时现,逶迤曲折,两旁八角金盘、梧桐、无患子佇立,湖石悉数、凉亭点缀,阳光下石阶光斑陆离。

2  清凉山公园南入口大门  高祥生摄影

3  去崇正书院的石阶小道  高祥生摄影

沿石阶拾级而上至百余米高处右转,豁然开朗,出现一块百十平米的广场,广场三面遍植树木,……广场北侧就是崇正书院建筑群的一殿建筑,步入一殿要通过两层石阶的甬道,去书院甬道的起始处设立石狮两尊,植有两棵高大挺拔的马褂木,东西两侧簇拥八角金盘、南天竹、海桐、鸢尾、杜鹃等灌木。

4  步入一殿前的环境  高祥生摄影

重新修建的崇正书院仿南方的新中式民居,粉墙黛瓦,主立面朝南,匾额上书有“古崇正书院”,四根暗红色立柱隽刻“崇丘万物儒为道,正气千秋乐即诗”和“清凉读书共襄中国梦,崇正讲学同赞神州兴”的书作,嵌填金粉,格外醒目,表述了书院倡导的治学精神。

5  一殿入口大门  高祥生摄影

崇正书院坐落在一条南北长,东西窄的地块上,建筑布局坐北朝南,依山而建。书院设三个大殿,一幢阁楼,二进曲廊,三块院落,纵向地面,随坡截成三层,一层一个空间,一层一个景色,充分表现了崇正书院古朴儒雅、端庄肃穆、小中见大、简明现代的风格。

6  崇正书院总平面

高祥生工作室根据黎志涛教授手绘图结合现状绘制

一殿大厅与二殿大厅之间有个约三十平方米,呈扁形,在东西两廊之间呈对称、封闭式的向心庭院。庭院设两层地台,上层铺方青石,左右各立石灯一对。庭院中的草坪以麦冬、石楠组成数片,汀步曲径。龙柏、女贞、桂花、鸡爪槭、枇杷、马褂木、木本绣球佇立,海桐、紫薇、红花檵木、孝顺竹……灌木点缀,院内青茵如毯,绿荫簇拥,显得端庄、怡静、雅致。

7  一殿后广场  高祥生摄影

8  二殿前广场的石灯  高祥生摄影

穿过小庭院,登上台阶进入二殿。二殿的大厅有100多平方米,有东西厢房,分别为“文轩馆”和“国学馆”,面积约50余平方米。

9  二殿顶棚悬挂新中式宫灯  高祥生摄影

书院的一殿和二殿间以曲廊相连,自一殿的两侧经过曲廊进入二殿。廊道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花窗,简洁大方,透过廊道的玻璃窗可以欣赏园中香花草木。

三殿前广场西侧为一座两层楼的建筑,二楼的门楣上悬挂着牌匾,上有“江光一线阁”五个敦朴的大字。一楼门前有一幅对联:“高阁豁吟眸一线江光思万里,天风展怀抱九州胜景喜无边”。

10  江光一线阁  高祥生摄影

三殿广场的东侧为一组小景:六角凉亭,湖石叠嶂。亭前有半月形水池,叠石临水,设亭柱、靠椅,挂落、藻井、亭顶脊戗、卵石铺地,其做工细致。有兴致越山穿洞,迂回盘旋,眼前一明一暗,又是一番情景。

11  清凉山崇正书院三殿广场东侧六角凉亭  高祥生摄影

绕过刻有“清凉胜境”的片石墙,有一长方形许愿池,水池宽大、深邃,布局开敞。绕水池而上,便为三殿“崇正讲堂”,也就是书院最大的建筑。据参加设计的教授介绍,重新修建时将其由原址向北移了十余米,增加大厅前的空间尺度。整个正殿的大厅约一百多平方米,正中为崇正大礼堂,左右分布接待厅、休息厅、会谈室、茶水间等。

图12  崇正书院二殿与三殿间高差处的片石墙  高祥生摄影

13  三殿建筑与许愿池一  高祥生摄影

三殿居高临下,两侧设有银杏、梧桐参天,栏下池水倒映,景色宜人。三殿面阔五间,建筑为单檐歇山顶,明窗黛瓦,飞檐翘角,梁脊高耸,卷棚敞轩,落地长窗,厅前石栏望柱,形态端庄仪方。

14  三殿建筑与许愿池二  高祥生摄影

三、我对重新修建崇正书院设计的认识

1、依山而建  顺势而筑

崇正书院所在的平面形状呈长形,是一条南北长、东西窄的地块,且在清凉山偏东的半山坡上,于是修建、复建的崇正书院建筑布局即依山而建,层层递进,顺山势向上建造。

15  崇正书院南北向剖面示意图

高祥生工作室根据黎志涛教授手绘图纸结合现状绘制

2、融合环境  因地制宜

崇正书院的环境中种植的灌木、乔木都可以在清凉山山脉找到,高大的马褂木、梧桐、枫叶、桂花、香樟,低矮的八角金盘、八仙花、常春藤、小叶红柏,铺地的麦冬,在整个清凉山几乎到处可以找到,同时书院的植物又极具文人气息,高贵品质,崇正书院仿佛在清凉山山体和植物的包裹之中,成为清凉山的一部分。

3、低调谦和  尺度宜人

崇正书院除江光一线阁外几乎都是一层建筑,即使是三殿讲堂大厅也只是放大平面尺寸,加高单层的层高。崇正书院的建筑用材除室内地面使用浅灰色地砖外,自一殿广场至三殿广场建筑的立面、景墙的立面、室内广场的铺地基本都使用的价格一般、色彩内敛的石材,在最大的三殿广场使用了毛石、片石、湖石、黄石、卵石等都是灰色的、小尺度的材料,甚至连植物也都是“文雅的”、“谦和的”,互为帮衬的。崇正书院的建筑、植物没有张扬的体量,其尺度是适宜的,甚至可用“增之一分则高、‘则宽’,减之一分则低、‘则窄’”的语言形容。

4、中式现代  优秀范例

在杨廷宝先生设计或参与设计的一百多件建筑设计作品中,崇正书院和同时期的福建武夷山庄无疑都是中式的,并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。在崇正书院、武夷山庄建成后,后来又有了不计其数的各类现代中式建筑,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案例成为弘扬中国建筑文化的标志,尽管如此我也认为杨先生的中式现代建筑则以比例、尺度适宜,构件简洁得体、恰当,形量亲切而独树一帜,具有原生态的中国味、地域味,是无人能及的。另外,据参加设计的教授介绍,崇正书院有些木构件是由水泥制作后加饰暗红饰面的,这种做法在当时也是一种创新。我认为,杨老先生悉心指导设计的崇正书院是一种形似新中式建筑的典范,设计中体现了极为深厚的中国建筑文化底蕴和高超的专业水平。

Baidu
map